見新中國

多年來都想參與國內的義工服務,尤其是探訪農民,在窮鄉僻壤裡當義工。不敢說自己是很有熱忱去幫助國內同胞,卻想藉此認識祖國在積極發展中被遺忘了的一群,也令自己更能珍惜所有的。今年有個機會,是個三天惠州的探訪,主要是探訪當地的教育單位,也會在農村小學裡當個小老師。當然,我一直都明白,最需要我們的人肯定不會在廣東省,但為了滿足一下心願,也請了兩天假期參與是次活動。結果,是失望的,卻也感欣喜的。

從沒有期望過三天的廣東省旅程可有什麼大作為,卻也沒有期望過所見的全是最美好的景象;這是旅程最令人失望之處。三天的行程裡,先是探訪農民家庭;在這兒我們沒有遇到印象裡那些皮膚黑黝黝,衣著樸素的貧苦農民,卻有煙口不離,生活悠閒的地主;農民住的不是我所想的簡陋小木屋,卻是樓高三層,每層面積過千的「別墅」。面對這種景象,任誰也感意外,準備好的一連串交談話題一下子壓在心裡。個半小時的探訪本以為不足夠,卻一下子變得太膩。

探訪過富裕的農民家庭,那他們所就讀的「農村小學」樣子又會是如何?告訴你,是座六層高的校舍,有個香港大球場般的操場,內裡聚集了幾百名穿著整齊校服的小學生。一行十八人走進這所小學進行義教,是行程的重點項目,大家都付出了不少心機,先是在香港已準備好的英語遊戲與教材,然後是前兩晚共兩個多小時的彩排。果然,帶領過程比預料中來得輕鬆,除了因我們準備充足外,更重要的是因為這群小孩子一直在高質素的教育中長大,我們那淺顯英文生字自然難不到他們。然而,我們的工作也因此少了些教育意味。儘管那小孩子天真的笑靨肯定了我們的付出,但大家不期然都會帶著疑問:這群小孩跟香港的何異?難道香港沒有小孩子想和大哥哥大姐姐一同玩遊戲嗎?

告別農村的義教,我們走進惠州更富裕的一角,看看什麼才稱得上最好的小學。不需參觀校舍,只要看看這裡的學費,你大概已了解為什麼這是間全國重點發展小學。每期近四千元的學費,對香港人來說顯然已不算是小數目,但這兒收生人數一點也不小。一分錢當然有一分貨,若不是親身前往,我肯定不敢想像國內的小學可以擁有自己的運動場、遊泳池、三百座位的演講聽;課室有投影機,老師講課全用PowerPoint… 說來慚愧,我所讀的高等學府還要和其他學校共用運動場,最大的演講聽座位都不過是四百,最遺憾的是在眾多教授們中,還有不少從來未用過電腦作為教學用途的…

三天的旅程,彷如踏進了新中國,改變我很多以往對祖國的印象。若這一切一切並不是當局有心安排的假象,我真的相信中國已富起來了。作為中國的一份子,理應為此而高興;這是旅程令人感到欣喜的地方。

最後,還得感謝搞手們的體貼周到,探訪前自己根本沒花半點時間準備,到達目的地後又有專人服侍,要操心的似乎只有:夜晚去那兒卡拉OK?今晚去那兒吃飯?似乎,是次旅程更像一個旅行社辦的觀光團。

2006年6月2日

Back to My Word
Back to Cliveweb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