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十年後

教改推行多年,除了最近鬧得大熱的老師壓力問題外,教改最能令我聯想得到的變化是師生關係與課堂氣氛。今天請了假,但大清早就起了來,跑到母校「 Sit 」堂,也因此親身感受到師生關係的那種「親密」,和現今課堂的那種「熱鬧」。

這是一班中一生的中文課,課堂只一節,有三十五分鐘。正式上課前,老師用了十分鐘時間整頓課室秩序,令學生乖乖就座。之後,老師又再花另外的五鐘才令學生乖乖拿出課本。當然有學生忘了帶備課本或未做預習吧!那老師又要再用另外的五分鐘處理這班學生。算一算,應該還有二十分鐘可以講課的,如果學生是靜靜留心的話,這二十分鐘也不算少,但學生又怎會就此「收手」?

在課堂末段,老師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,用了五分鐘播放一首流行曲,希望透過討論,在欣賞歌曲之餘,訓練學生的批判思考,評價流行曲的文學修養。老師的活動教學意念很具創意,亦配合教改方向。然而,五分鐘時間夠聽歌還是夠討論?夠討論還是夠總結?結果當然是老師有老師說,學生有學生談天,顯然是草草收尾。坦然,我認為浪費了老師的心機與時間。

可能你會問,我的母校是否 BAND 3 中學?說來有點慚塊,是 BAND 1 來的。但你也不必驚訝,據任職老師的朋友所言,現今不少學生也是在這樣的氣氛下上課的, BAND 1 如是, BAND 3 也如是。而在這些沒有紀律的課堂內,老師是不會有一句責備的說話的。這不是老師太仁慈,只是今天的教育鼓勵主動性多於紀律,太多的責備就是不要他們太多聲音,而少一點聲音就是少了一點主動吧!

回想十年前,自己也是名頑皮的中一學生,上課也愛說話,尤其說廢話。但老師與學生之間有一層明顯的分隔,有重威嚴令做學生的不敢得罪。而且,每當你說廢話時,總有同學會嫌你煩,要知道沒有被附和的頑童是很沒味兒的,這是朋輩的壓力令我閉嘴。今天的學生顯然沒有這種壓力,因為社會根本再不鼓勵那種「靜靜上課就代表留心,鴉雀無聲就是尊師」的思想。

這是捨本逐末,也是今天教育的可悲。

2006年3月16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