飲水思源

與舊生聚會有感

應城大舊生會主席的邀請,與其他兩位 Final Year 的同學出席了今晚的一個小型聚會。認識了幾位城大畢業生,亦認識了城大的發展,對城大的歸屬感更濃。

席間的舊生們,大多都已事業有成,有的在城大任教,有的是公司主席,有的在政府出任要職。他們工作雖然緊忙,但仍願意貢獻城大。正如他們所言,城大未必是最好,但卻給了我們不少,貢獻城大是理所當然的。我感受到他們與城大的感情,可以見到他們都是熱愛城大的一群。

誠然,當年入讀城大並不是首選,甚至也不是次選。曾經會為自己是城大學生的身份而感到可悲,也曾為城大沒有綠草茸茸的廣闊環境、小橋流水的詩情畫意而感到婉惜。漸漸地認識城大多了,明白到城大的教學資源和師資絕對不比其他大學遜色,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。這些年來城大發展得那麼快絕非偶然,我為城大名列二百大而感到自豪!

然而,這些成就是靠前人的努力所得來的。當年在「教學型」與「研究型」大學的爭坳中,我們舊生會的師兄師姐們竭力爭取成為研究型。是的,有競爭自有進步,沒有中大醫學院,今天的港大醫學研究不會再進一步。而城大在學術研究上亦貢獻不少,以往以為城大只有創意媒體聞名國際,不說不知,城大在電腦科技上也取得領導地位,而生物科技更是如日中天。

聚會中我們三位學生也有分享一些對社會,對前途的看法,引起了其中一位舊生的回應:「我明白為何城大這些年來發展得那麼快!」這句說話使我自豪,也使我感動,更使我明白到城大的一切不可能單靠舊生的努力。城大的將來是取決於我們。只有二十年歷史的城大不可能有一個孫中山,也不會有幾多個陳方安生,但不等於二十年後也沒有。我們正處於發展中的階段,二十年後有甚麼成果,就需要我們這一群學生的努力。我覺得香港的年青人最缺乏的就是對國家、對民族、對社會和對家庭一種歸屬感。很多人的人生目標就是個人成就,然而,作為一個有成就的人,是不是一個對社會沒有承擔的人?是不是一個不會飲水思源
的人?

校長張信剛曾在前年畢業典禮中提過:「無論你們將來去甚麼地方,也不論你們做甚麼,我都希望你們能夠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一點時間來,想想母校。」我會說:「我一定會!」加入城大舊生會是一個開始,希望將會在城大畢業的你會成為城大舊生會的一份子。

2005年2月17日